成都日報多媒體報刊

“2017成都國際詩歌周”詩人嘉賓紛紛點贊成都
在成都這座城市 找到詩意的自己

李雪艷 衛昕


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指導,成都市文聯、成都市文廣新局聯合主辦,《草堂》詩刊社等承辦的“2017首屆成都國際詩歌周”活動昨日拉開帷幕。32個國傢共38位世界著名詩人及國內50餘名著名詩人、詩歌評論傢、詩歌翻譯傢昨日陸續到達成都,將與成都本土詩人及市民們一起享受這場詩歌盛宴。記者昨日采訪瞭部分國際詩歌周的詩人嘉賓,他們紛紛為成都歷史文化底蘊和詩歌之城的魅力點贊,“成都總能讓你靜下心來感受生活、反思自己,你能在這座城市找到詩意的自己。”英國詩人施笛聞說。

塑膠回收押出機|廢塑膠再生製粒機

交流平臺

全世界詩人感受成都魅力

“以前我隻關註中國的傳統詩歌,但後來我讀到吉狄馬加的詩歌後,這又給我們打開瞭一扇門。”羅馬尼亞詩人迪努·弗勒門德說。迪努·弗勒門德是羅馬尼亞“佈加勒斯特城市詩歌獎”評委會主席,就在今年5月,該詩歌獎頒給瞭中國著名詩人吉狄馬加。對於吉狄馬加的詩歌,弗勒門德大加贊賞,“讓我們見識到瞭另一個大陸,打開瞭另一扇門。”

“這是我第二次來中國,但是第一次來成都,這裡的一切讓我極為驚訝。”迪努·弗勒門德告訴記者。就在剛到成都後,弗勒門德就迫不及待地在成都街頭逛逛,文殊院、大慈寺、青羊宮的古建築就吸引瞭這位詩人,他一邊向記者展示自己衣服上別的紀念胸針,一邊告訴記者,“這裡的一切都讓我著迷。”

此次在成都舉行國際詩歌周,弗勒門德希望增加對中國現當代詩歌的瞭解。弗勒門德表示,因為早在很多年前,他就知道瞭李白、杜甫的詩歌,中國傳統文化令人神往。認識吉狄馬加之後,他又被中國的詩歌重鎮——成都吸引,“這裡的每位詩人的作品都有獨到的魅力,我們在成都參加一場國際詩人的盛會,讓全世界的詩人都來感受成都的魅力,感受成都詩歌的魅力,成都詩歌和世界交流對話。”



生活方式

帶給詩人極大的養分

“我叫施笛聞,我的名字是中國朋友給我取的。”在參加2017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外國詩人中,英國詩人施笛聞一口流利的普通話,讓在場的記者都吃瞭一驚。不僅如此,他還是一位翻譯傢,正在翻譯一位中國女詩人的作品。“中國文化很悠久、很有吸引力。我在學校一直認真學習,還翻譯瞭一些中國作傢的作品,希望中國的文化可以讓更多人知道。李白、杜甫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詩人,我現在還在學習他們的詩歌。”抱著學習態度來到詩歌周的施笛聞表示,成都給國內外詩人提供瞭一次很好的機會,能和不同國傢的詩人進行交流,大傢能在一起分享對詩歌的看法是非常難能可貴的。

采訪中,施笛聞坦言,作為詩人,成都一直是自己想要居住的城市。“我特別喜歡川菜,所以以前就來成都旅遊過兩次。每次離開的時候都是依依不舍。我想詩人為什麼都喜歡成都?因為成都人真的特別熱愛生活,也能享受生活,這樣的生活方式能給予詩人極大的創作養分,因為成都這個詩歌之城總能讓你靜下心來感受生活、反思自己,你就能在這座城市裡找到詩意的自己。”



詩歌節日

讓普通市民充分參與

剛到達賓館,魯迅文學獎得主、新疆《西部》雜志主編、著名詩人沈葦顯得非常忙碌,一邊回答記者的問題,一邊不時與過往的詩人朋友點頭致意。據沈葦介紹,雖然自己此前多是途經成都,僅僅有過一晚的停留,但自己來到成都卻毫不陌生。“我們的雜志經常刊登成都詩人的作品,在成都我有很多詩友。”

1998年,33歲的沈葦就因獲得瞭魯迅文學獎第一屆詩歌獎而成名,經常被邀請到國內外各大詩歌節的沈葦卻表示,成都國際詩歌周尤為特別。“值得一提的是,成都國際詩歌周這個名字。我們知道,國內外的詩歌活動常常喜歡用‘詩歌節’來命名,成都為何要用這樣一種創造性的名字呢?我覺得成都國際詩歌周與其他詩歌節相比,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與老百姓的公共生活結合在一起,讓詩歌走向大眾、走向生活,同時,也讓中國詩歌走向世界。”

提到本屆詩歌周精彩紛呈的活動,沈葦充滿瞭期待。“在這一周的時間裡,不但有國內外詩人齊聚成都,感受這座城市的詩意生活,還能讓普通市民充分參與,讓大傢過一個詩歌的節日。”

本報記者 李雪艷 攝影 謝明剛



《在碼頭》 出擊新浪潮廢塑膠熱熔處理|廢塑膠熱熔押出

詩人韓東首部導演作品入圍釜山電影節

本報訊 (記者 衛昕) 由峨影集團投資、賈樟柯監制、詩人韓東導演的影片《在碼頭》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競賽單元。新浪潮大獎單元是釜山國際電影節唯一的競賽單元,入圍作品必須是導演的處女作或第二部作品。《在碼頭》是作傢韓東的電影導演處女作,影片一舉獲得賈樟柯導演發起的“添翼計劃”與阿裡影業“A計劃”兩個扶持中國新導演項目的共同支持,2016年也曾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項目,可謂備受關註。

韓東被認為是“第三代詩歌”最重要的代表之一,曾提出“詩到語言為止”詩歌綱領、強調口語寫作的重要性,對中國當代文學產生瞭重大影響。《在碼頭》改編自韓東1998年創作的同名中篇小說,講述瞭幾個年輕詩人偶然卷入瞭一場與地痞、保安的莫名糾紛之中的故事。據介紹,電影《在碼頭》原汁原味地保留瞭韓東小說黑色幽默的敘事風格,是一部幽默、荒誕的非現實主義作品。

《在碼頭》由峨眉電影集團、十詩人電影、阿裡巴巴影業集團、西河星匯影業、新雩坊、名揚星鬥六傢公司共同出品。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“十詩人電影”公司去年在成都正式成立。由著名詩人翟永明、韓東、楊黎、周亞平、吉木狼格等組成塑膠熱融押出“十詩人電影”的核心創作團隊,他們喊出的口號是:“要拍不一樣的電影。”


arrow
arrow

    njn951xf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